编者按:
处理四个辩证关系 履行政协主席职责
2003年初,我由东台市委副书记转岗到政协工作。六年多来,我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和上级政协的指导,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团结和带领全市政协委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政协职能,为东台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六年多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人民政协是个建言立论奉献社会的大舞台,一个人能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履职尽责,应当倍加珍惜。
坐“冷板凳”,需热心肠。政协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行政部门,在有些人看来,这岗位是“无权无钱无人找”的“冷板凳”。但我通过学习调研,深深感到政协有许多独特优势,有其他方面无法替代的职能作用,中央、省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本市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协寄予厚望,政协本身拥有各行各业的许多优秀人才。就拿个人待遇来说,我感到工作没有在党委那边繁杂,压力下降了,工资却提高了(副处变正处),有人问我有什么不平衡,我说转岗太好了,要说不平衡只有一点,“少劳多得”。越调研思考我心里越是热乎乎的,越感到作为基层政协的领导者要发挥好政协优势,有所作为,最需要的是一副热心肠。发展经济,需要我们热情参与,积极建言献策;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热忱为群众利益着想,帮助排忧解难;发扬民主团结各界需要我们热烈地奔走呼号,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挖掘整理文史资料,需要我们热心研究,孜孜不倦,“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我们东台有85公里海岸线,130万亩的沿海滩涂,一直以低产出的农业和养殖业为主。如何将这片广袤滩涂的优势潜力挖掘出来,实现科学发展与高效发展的统一,这是我思考了几年的问题。到了政协我想时间相对宽裕了,可以调研得更从容更深入了,于是将当年的调研课题首选不占耕地、不耗能源、不污染环境的风力发电项目。我和当时即将退休的老主席郑厚德同志先后到大连、山东、如东等地考察风电发展情况,跑省进京请示请教风电项目的申报程序。当时许多人听说政协要在海边搞投资十七亿的风力发电,都置之一笑,认为根本不可能,只是应付招商引资的回报而已。有些朋友半开玩笑地对我说“政协政协干干歇歇”,已经到了“二线”何必还这么拼命。但我坚信促进经济发展政协义不容辞,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环境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为了按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搜集足够的气象资料,我一边组织专人整理沿海近30年来的风力气象数据,一边带领机关同志肩扛手提,在泥泞的滩涂上竖起了3座测风塔,用电脑连续两年不间断地监测记录不同高度的不同风速,还通过委托飞机航拍、潮汐分析,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2004年5月1日,我在对这个项目有了足够把握的基础上,提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集十多个相关部门利用节假日到海边会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果断决策,各部门齐心协力,为该项目进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必要条件。以后我们又多次赴宁进京,委托江苏和华北电力设计院分别设计工程方案和接网方案,编制预可行性报告。2005年初,我们积累整理的大量翔实的风电项目资料和扎实有效的前期工作终于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许权项目进行国内外公开招标。最后神华集团中标,在东台组建了国华风电公司。现在投资17亿元20万千瓦的134台风机全部安装到位,已有98台并网发电,投资50亿元的二期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也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如今,一大片飞旋的风车和流连往返的参观者,成为东台海边独特的一道景观,为此,我深感欣慰与自豪,“热心肠”终于有了“热效应”。
当“小人物”,应谋大事。用李瑞环同志的话说,政协亦官亦民,非官非民。我们在履行政协职能的时候,切不可因为自己阅历丰富就摆架子、比资格,而应该多点平民意识,甘当“小学生”,甘做“小人物”。但政协的责任是社会责任是大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所谋的事都是关系发展大局、民生大计的大事,而不能借政协舞台谋取本行业本阶层本地区的小利,更不能凭老面子谋取私利。
2004年以来,我每一年都倡导并组织政协论坛,先后举办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沿海开发”、“科学谋划‘十一五’”、“质量兴市”、“企业家纵论科学发展与环境建设”等主题论坛。这些活动有的是组织委员和各界人士为发展建言,有的是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学。所论问题都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科学性,不仅提升了委员知情参政、履职为民的能力,同时也为市委市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论坛中许多建议都先后进入党政决策。其中,建立副处级沿海经济区、建立慈善基金会、健全扶贫解困的长效机制、整合几大市场搬迁钢材市场、打通几条道路、整治网吧和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等,实施后效果很好,受到社会普遍好评。
今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压力,我提出了2009年本市政协工作的主题是同舟共济保增长、凝心聚力促发展。通过主席会议确定了全年的调研议题,重点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招商选资、重大项目投入、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等问题,召开不同层次例会协商议政。同时,还根据市委希望政协对全市“十大重点工程”民主监督的精神,具体落实了活动的时间、质量要求和责任人。市委很快将我们的工作要点批转各镇区各部门,现在要点中的活动和调研视察课题已全面展开,有的已形成建议案。
促快节奏,修慢性子。我们正处于竞相发展慢进则退的时代,作为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政协工作,事情多,要求高,慢不得松不得,一定要提倡快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多出成果。为此,我们出台了《常委联系界别、参加界别活动的意见》和委员履职考核办法,完善了机关岗位责任百分考核办法,每年都分工各位主席对全体委员走访约谈一遍,建立了委员履职档案,并形成了将考核结果向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和委员所在单位通报的制度。今年又在委员中开展为全市发展献一良策、为本单位工作解一难题、为所在社区群众做一件好事的“三个一”竞赛活动,努力使委员们宏观上献计与微观上出力相结合,干好本职与履行职能相结合,从而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促进委员奋发有为。
但是,政协的意见毕竟不是行政命令,更不是法律法规,不应该也不可能令行禁止立竿见影。而且有些建议、意见、提案本身就是从长计议的议题,有的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办成。我的体会是性子急不得,不能企望一条建议、一则社情民意、一件提案马上就有多少效果,也不能认为暂时未被采纳就“白说”了。所以,我在提高工作节奏的同时,注意引导委员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建议意见的办理情况,不急不躁,理直气和,同时反思自己。有些提案当年未办成,我要求提案者不要简单地反馈“不满意”,而是调查原因换位思考,在跟踪督办的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意见。我们东台有个西溪古镇,是董永七仙女美好传说的发源地,北宋三任宰相晏殊、吕夷简、范仲淹在这里做过盐官,许多历史文化遗存都很珍贵,为了开发西溪古镇的文化旅游资源,我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到苏南、浙江的一些古镇学习考察,主持召开政协常委会议讨论提出了多元投资开发建设古镇的建议案,市政府及时研究充分肯定,但由于种种原因,一年多没有实际行动。我想也许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再次调查之前不要随意评头品足。前年又继续深入调研,发现确有许多制约因素我们没有想到,于是重新召开座谈会集思广益,不断完善开发思路。同时,还派出一名副主席参与开发的实践。现在整体规划设计已经完成,主要景点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今年秋季将在那里举办首届“董永七仙女文化旅游节”。我经常对委员们讲,只要我们的提案、建议、意见是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深思熟虑、出于公心,虽然有时会因条件所限一时无法圆满解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终究不会“白说”。而且,时间越长越显出我们的超前性和预见性。
担“软任务”,练硬本领。政协工作一般不象抓经济工作那样出效益,也不象抓城市建设那样出形象,似乎没有什么硬任务。但是我切身感受到没有硬本领不行。因为政协不是凭权力工作,也没有利益刺激,没有真知灼见的声音是没人听的。而且安排议政活动时,往往考虑对口因素,听我们提意见的恰恰是相关方面的行家里手,这就要求我们提出意见建议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可行性。不然既耽误别人的宝贵时间,也影响自己的形象。所以,我感到在政协很有压力,尽管天天早上班迟下班,还是有干不完的工作,学不尽的知识。
在学习方面我力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领导班子抓起,以主席一班人带动常委一层人,进而带动委员一群人。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面的重要文献、人民政协理论、统战工作理论及做好本职工作必备的业务知识,学习《宪法》等重要法律文件。结合党组和机关党建工作,我每年都坚持讲几次党课。还结合例会议题,选学相关理论、政策和法规,努力提高议政质量。自己带头讲解怎样搞好调查研究、如何反映社情民意等政协工作业务。我注重引导委员们经常总结工作提升能力,今年我们在全体委员中开展“提升履职能力年”活动,年初就搞了“我当委员尽责任”演讲,旨在营造学习型政协的浓烈氛围,不断提高委员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多次要求政协委员做到“四勤”——勤学勤问勤思勤写。自己身体力行,几年来先后在《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新华日报》、《江苏政协》发表理论探讨和工作体会文章十多篇。在动笔过程中,自己感到思维由零碎变得系统,观点由粗浅变得精致,思路由模糊变得清晰,在为事业作贡献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政协这个舞台真是奉献力量增长才干的舞台,只要我们以真情实感去热爱,真心实意去钻研,真抓实干去奋斗,一定能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