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台市委员会 | 返回首页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市政协>>建言献策

徐斌——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壮大绿色能源产业

我市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应用与制造互动并进,充分发挥风光资源充足、空间区域广阔的优势,积极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绿色能源产业从无到有、由弱而强,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光渔立体开发模式,绿色能源企业从单一的资源开发利用,转型为开发利用、装备制造、服务运维全面发展格局,成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市。

截至2022年底,我市拥有绿色能源企业25家,其中资源开发利用规上企业10家,包括风电企业5家,装机容量约180万千瓦;光伏规上企业10家,装机容量约66万千瓦。绿色能源装备制造规上企业14家,包括风电装备制造企业7家,产业链相对完备,产品涵盖风电整机、塔筒、叶片、叶片填充物等风电产业主要装备;光伏装备制造企业7家,产品相对单一,以光伏支架为主要产品企业4家,以光伏组件为主要产品企业3家。绿色能源服务运维规上企业1家,主要从事海上风力发电设备的运行维护。

但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我市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瓶颈。一是产品分布离散度较大,产业链关键环节断链缺环现象较为突出。即使以相对成形的风电装备产业链来说,上游的研发设计基本空白,中游的发电机组主要结构件及其零部件、塔筒、叶片及填充物的主要原材料等节点缺失,下游的风电运维只有1家。而光伏产业装备制造结构单一,仅能生产光伏支架和光伏组件,除电池片随着晶澳的逐步建成刚有所突破外,缺少组件、电池所需原辅材料的生产企业,缺少光伏自动设备制造方面的企业。整个绿色能源产业的检验检测公共平台方面还没有建立。二是产业总体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内创新企业集群尚未形成规模。从2022年数据看,我市25家绿色能源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56%,绿色能源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8家,占高企总数的2.82%,其中装备制造企业7家,服务运维企业1家。25家企业实现销售77.77亿元,其中有研发支出的9家,研发支出5861万元,有研发支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2.11%,而绿色能源产业总的研发强度仅为0.75%,除了风电、光伏企业没有研发外,上海电气、苏美达动力等具备一定规模的制造业企业也只是生产车间,没有研发部门和研发支出。三是产业构成仍显单薄,常因政策性因素影响产生较大波动。我市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风电和光伏产业,随着风电占地的扩大,空间优势呈现消退的趋势,与之配套的风电装备制造业也存在产能压缩与转移的可能。据了解,上海泰胜产能正向新疆转移,上海玻钢院产能在向青岛转移。而我市在氢能、生物质能,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都没有取得有效突破,如果我市在绿色能源未来产业新赛道不能迅速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未来发展就存在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隐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市要实现绿色能源的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大创新力度,通过创新引领,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机遇,整体推进绿色能源产业迭代升级、快速增长。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研发设计、装备制造、风场开发、工程安装、运维服务等风电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化、市场拓展国际化、运维服务一体化。加大关键部件的本地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推动上海电气、上海玻钢院、泰胜等主要企业围绕风电装备产业供应链条,重点加快突破海上大功率风电机组的研发和生产,提升主轴承、齿轮箱、控制系统等关键环节本地供给能力,扶持发展一批风电装备制造中小企业。强化风电装备产业研发体系建设,推动重点企业把研发机构引入我市,现场开展设计、研发,提高研发针对性和高效性。同时,积极支持风电设备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设立风电装备研发中心,加强风电设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和系统成套水平。从头抓好光能产业创新研发,抓住晶澳光伏、天合光能、智泰储能等新能源头部企业落户我市的重大机遇,坚持生产、研发、创新一体推进,推动晶澳、天合同步引进研发机构,加快设立智泰等专业产业研究院,以高效率、低成本、多用途为目标,重点聚焦晶硅光伏、光伏电池、电池隔膜等,加快突破大尺寸组件、异质结、钙钛矿电池等核心关键技术,提升电池转换效率,做好延链文章,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光伏产品多场景适应性和竞争力。

2、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发挥晶澳、天合、上海电气等头部企业的领军作用,发挥迈盛智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泰胜、上玻院、携之创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在新兴技术研发、市场开拓方面的引领作用,强化培育中小企业创新生态。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推进全链产业创新,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加强横向联合、垂直整合,培育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支链主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做精做强,加快实现产业链企业集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配套的区域集聚优势。尽早开展创新型企业布局,从项目引进开始加强针对性培育,力争新企业投产后三年即创成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更多高成长、高价值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努力在绿色能源领域创成一批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3、拓展绿色能源应用场景。加大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的推广应用力度,以先行试验、融合助力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增长。加快智慧风电场建设。我市风电企业规模不小,但从事风电实时监测和运维的专业企业只有景泰风电等个别企业,在这方面要强化监测和运维系统的研发,不断强化对海上风电生产、消费、储能等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和分布式优化调整。多途径拓展光伏应用场景。在有序发展集中式光伏的同时,加大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开发应用,尝试在国有平台、城市综合体等公共建筑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探索发展光伏+交通”“光伏+工业”“光伏+大数据中心等应用新模式,打造光伏综合利用基地。

4、布局绿色能源产业新赛道。省委省政府把氢能与储能列入我省加快培育壮大的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双碳大背景下,氢能、生物质能、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竞相发展的新领域,但目前在我市许多还处于空白状态。未来产业必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建议我市坚持战略引领,完善氢能、储能产业规划布局,大力招引产业头部企业,尽早部署产业科技攻关、示范应用和产业化项目,有效配置创新资源,加快构建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体系,为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定基础。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