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更大力度发展高端商贸、科创服务、现代物流、休闲康养和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但当前,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就业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仍旧停留在传统认知上,大多数仍会选择普通初中、高中、大学的求学道路,学生从事技能劳动思想不浓,影响职校招生。二是办学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相对滞后,企业对职业教育参与度低,影响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三是职校专业教师力量还不够强。学生就业层次和就业的稳定性较低,没有形成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因此,市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的本土“能工巧匠”。
一要营造良好氛围。经济要加快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投资环境、抓产业竞争力的思想观念,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进行宣传,引导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及广大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和择业观,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要落实保障措施。研究制定东台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各有关部门要根据产业升级的实际和需求,制定、鼓励学生就读职业学校和企业招聘职校学生的奖励政策,严格落实好就业准入制度。重视职校教师队伍建设,给职校教师注入新鲜血液,提高职校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根据产业发展高薪聘请对应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根据国家和省要求,落实职业教育各项经费。
三要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基础是互惠共赢,职业学校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子,注重培养适合产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使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相互融通,相互促进。为此,市有关部门要推动学校多与企业联系,及时把握市场技能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精准发展,充分、合理利用企业资源,把学校变成企业的产业工人输送基地、在职职工培训基地,把企业车间变成学校的课堂,把岗位操作当作业,促进双方多方面、深层次的合作,变企业招工为学校招生,学校招生为企业招工。
四要努力提升质量。职业学校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突出特色、打好品牌,努力提高办学的效益,让职校学生学到技能、拿到文凭、稳定就业。一是按照“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的路子,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灵活设置专业科类,不断探索教学方式,推进弹性学习制度,让学生在就业中学习,在学习中就业。二是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选择市场需要的、对学生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课教学,做好实习实作指导,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要高度重视并处理好学生文化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就业有本领、职业生涯发展有基础,成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