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营商环境通常指一个地区在社会经济交往中,通过有效的制度,规范的执法、公正的司法,对市场主体人身、财产权益实行全面、平等的保护,对市场管理行为实施有序的制约,并将社会经济交往的主要环节纳入法治化轨道,进而形成的公平公正的社会经济交往的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法治氛围及社会意识。
当前,我市正聚焦“六个高质量”,大力践行“两海两绿”,深入推进“五个新实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总体而言,我市营商环境得到客商认可,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再次前移,但对照全省一流营商环境,对照先进地区,我市营商环境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需要我们把建设法治体系、发挥法治功能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去,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依法保护产权以及市场主体各项合法权益,以更有力的法治举措,致力打造东台投资高地。
一要突出责任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聚焦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目标定位,切实履行行政、司法职能,做到“企业需求延伸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要进一步加大深化司法、行政体制改革力度,全面加强营商环境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在审批运行、投资服务环境、市场服务、监管服务、政务服务、法律服务机制方面提出总体框架。要提优服务效能,加速行政审批“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落地见效,推进受理、材料、审批、中介、服务“五个集成”;开辟涉企诉讼绿色通道,降低企业诉讼成本,提高涉企案件办案效率。要建立重大涉企纠纷定案层级把关机制,加强案件监督管理,综合运用利益平衡、柔性协调等方式化解纠纷,营造公平自由的法治营商环境。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找准构建法治营商环境的有效路径。要坚持各类市场主体诉讼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法律责任平等,保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享有权利、履行义务。要结合当前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惩阻碍企业发展的恶意竞标、强迫交易、非法放贷讨债等犯罪行为。要准确把握涉产权刑事犯罪认定标准,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作为犯罪处理,让各类市场主体财产更加安全、权利更有保障。要大力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开展涉企债权集中执行专项行动,加大力度清理涉企业超长期案件。综合运用各种强制措施,依法惩治抗拒执行、规避执行等失信行为,让市场主体及时拿到“真金白银”而不是“法律白条”。
三是突出需求导向,强化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法治作为。要加强对企业股权质押、互联互保、三角债等法律问题研究,总结审判经验,统一裁判规则。要立足司法审判职能,积极融入到“三项清理”工作大局中去,加大“僵尸企业”司法处置力度,坚持分类处置,盘活存量优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无挽救价值的,通过破产清算及时市场出清;对无清偿能力但有挽救价值的,积极推动破产重整;对无清偿能力,但有市场前景的,鼓励兼并重组。要通过组织法律体检、开展法律讲座、发送司法建议、通报典型案例等方式,降低企业经营法律风险。
四是突出亲清导向,恪守交往各类市场主体的纪律规矩。要把依法服务和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作为行政、司法执法人员业务素能提升的必修课,教育引导行政执法、司法人员审慎、善意、文明、规范执法办案,坚决防止因执法不当影响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要构建服务重点企业、民营企业的常态长效机制,重点走访重点企业,不断优化行政、司法服务举措,在宪法法律、纪律规定允许范围内,积极帮助解决遇到的行政、司法难题。坚决严肃查处在服务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过程中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违纪违法行为,确保各类市场主体财产不受侵犯、经营不受干扰,着力营造既亲又清的新型服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