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非公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财政收入的基础来源,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和自主创新的中坚载体。 但总体来看,结构不优,龙头带动作用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投融资问题已成为束缚非公企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
一是管理显滞后,经营风险大。部分非公企业管理随意性比较大,家族式和个人管理色彩较为浓厚,缺失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有些非公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信息不透明,没有审计部门或中介机构确认的财务报表和经营业绩记录。
二是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绝大多数企业受资金、人才、设备的限制,缺乏核心技术,企业研发能力、创新能力较弱,形不成规模效应。
三是信用等级低,融资能力差。按银行现行规定,只有信用等级为AA以上企业,银行才可提供信用贷款,对AB级以下企业银行则只能提供担保抵押贷款。非公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缺陷,信用等级水平一般较低,只能向银行申请担保抵押贷款。
银行信贷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但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出于强化风险管理的需要,容易对经营稳定性较弱、信用风险较大的非公企不愿意给与支持。建议综合施策,为加快我市非公企业的发展,提供宽松、有效的金融环境。
一是强化信用建设,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非公企业贷款难、融资难,从企业自身原因讲,信用度不高是关键。因此,必须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形成完整的企业内部监控制度,尤其要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加外,可探索健全非公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非公企业负责人信用档案、非公企业贷款信用评级、企业法人代表资信评级和企业总体资信评级制度,并与各金融机构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减轻银行放贷风险,切实解决非公中小企业融资难、发债担保难的问题。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担保方式。非公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帮助。现阶段非公企业的信用担保资金基本来源于财政,但担保资金的来源仍然偏小,政府应在财政中增加对非公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投入,逐步形成非公企业信用担保预算制度,重点扶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的非公企业。对非公企业融资方面的担保,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即在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多方面结合不同企业的形态采取不同的担保方式。
三、创新服务平台,扩大企业借贷抵押范围。支持建立企业融资交易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投资理财、发行定向债券等一揽子投融资服务。允许非公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团队信用评估形成的资本都可以成为抵押品,有效扩大非公企业融资抵押品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