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深入实施互联网+快递,推动流通方式转变和消费升级,推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的重点工作任务。近年来,我市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发展迅猛,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新亮点,在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就业、推进农产品输出、发展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合作日趋紧密、并联领域不断拓展,呈现出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电子商务方面:2018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0亿元。我市被列为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县),列全国农村电商百强示范县37位,被评为全省农村电商十强县,被阿里巴巴公司评为“最佳县域”和“江苏省第一”。全市电子商务初步形成了市级园区与运营中心+镇级园区与服务中心+镇村电商网点与服务站的“点线面”发展格局。
快递服务方面:全市共有许可、登记注册快递企业59家。入驻我市全国网络型快递品牌26个,本地快递品牌3个;共有快递营业网点600多个,快递各类车辆1500多辆,直接从业人员4000余人。顺丰、申通、中通、圆通、韵达、天天、菜鸟、邮政等8个品牌在市区及各镇开设网点193个,实现镇区全覆盖。我市快递业业务量已连续6年每年增长超过50%, 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二、存在问题
我市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目标定位不高、发展不协调、衔接不顺畅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电子商务和快递业的协同发展。
一是行业发展尚未形成规模。全市大部分快递物流公司为租赁,散布在台城和各镇区,没有整体规划建立电商快递物流园区,难以规范管理,影响服务质效,不利于电子商务和快递产业聚集、融合、规模化发展。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配套。我市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层级处于最低级别,全市快递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场地面积不足,内外交通不便,分拣设备原始,安检设备不全,制约了快递服务能力的提升,成为影响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的难题。
三是快递末端服务能力不足。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网购用户规模日益扩大,拉动了农村的消费和对快递的需求,农村快递业务量保持高速增长。但我市农村没有建立配送点,许多快递公司考虑运营成本只将包裹配送到乡镇,农村用户要到乡镇提取包裹,尚未形成“镇镇有网点,村村通快递”, 制约了农村用户的消费积极性。
三、工作建议
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服务业协同发展,有利于快递物流转型升级、电子商务提质增效,对协同创新供应链,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意义重大。为此建议:
一是尽早出台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支持政策。结合国家《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省《关于促进快递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及《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快递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全市《电商快递物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完善鼓励电商快递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电商快递物流企业入驻门槛;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项目补贴、基金投资、融资增信等多种方式,加大扶持力度。
二是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将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园区建设纳入全市交通运输总体规划和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在统筹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快递企业在交通、生产、服务等功能要求,推进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和经营集约。 园区建设可采取统一规划,企业自建和开发商建设、企业租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是积极构建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基础网络。把打通农村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和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内容之一,主动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加快健全完善“市区有快递物流园区、镇镇有分拨中心、村村通快递”的快递物流配送网络。鼓励在社区物业、便利店、连锁超市或现有供销合作社基层营业场所、村邮站、邮政便民服务营业场所叠加快递和电子商务服务功能,实现市、镇、村电子商务快递业运营网络全覆盖。
四是着力提升电子商务快递物流服务能力。将智能邮件快件箱等快递服务设施纳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积极推进住宅智能信报箱、智能快件箱管理服务规范等省地方标准在我市落地。新建小区智能信包箱和邮政服务用房与建筑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和同步验收。老旧小区的信包箱设置,可采取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方式,通过政府补贴撬动社会资本,扩大智能信包箱推广范围,实现邮政和快递企业投递点资源共享。
五是加强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依托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金融、税务、海关、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邮政等行业信息系统,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统一信息采集标准,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建设自动分拣系统、配供系统,开发和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等管理系统,实现物流管理的集成化和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