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台市委员会 | 返回首页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市政协>>社情民意

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人为中心,面向基层和家庭,以维护和促进整体健康为方向,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奠定基础。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自启动实施以来,总体上看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但也存在着居民对家庭医生认知度不高、政策对群众的吸引力不大、家庭医生人才相对缺乏、医院推进动力不足、被签约形式化等不少困难和问题。为尽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落地见效,建议:

一、加大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加大对乡村、社区基层医生免费定向培养力度,设立全科医生培养专项资金,通过对基层医生实施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进修学习以及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以健康管理、营养保健、心理咨询、医学预防等专业为重点,提高基层全科医生数量和服务能力。可以借鉴“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探索开展“大学生村医”培养活动,解决基层家庭医生人员不足的问题。

二、加快签约服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加大全市区域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的研发和推广运用力度,完善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动态台账,建立面向居民的医疗信息交互平台,形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与上级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共用共享。借助“互联网+”,积极推动家庭医生APP等移动端信息平台建设。

三、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配套措施。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项资金保障机制,建议卫计、物价部门牽头建立符合市情的收费补助机制,根据签约数量和服务质量明确收费标准,给予适当补助,提高家庭医生的工作积极性。针对“签而不约”,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考核机制,把签约服务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与家庭医生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紧密挂勾,促使家庭医增强签约服务的责任心,不断提高签约服务质量。建立转诊对接研究机制,统筹省市镇村多级诊疗资源,形成衔接畅通、转诊有序的高效运行机制。

四、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宣传引导。引导做好公众正面准确宣传,特别注意要在功能定位上避免将“家庭医生”混同于“私人医生”。充分发挥医保对签约服务的引导作用,动态调整医保对基层的资金补偿分配额度和补偿项目范围,提高签约群众的补偿比例和年度限额,调动签约双方积极性,引导群众签约和基层首诊。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力度,建议人社部门尽快明确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范围,以鼓励基层医务人员主动开展签约服务,并调动上级医疗机构医生下基层服务的积极性。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