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利用工作可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是建设节约型和资源循环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市垃圾分类收集利用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存在着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不到位,市民(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分类收集的后段工序不完善等实际问题。为此建议我市要重视有序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利用工作。
一、加大垃圾分类收集的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共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载体,开展有奖征文、知识竞赛、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认识,促进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定期到社区、学校宣传垃圾分类收集的知识,让市民和学生掌握如何分类垃圾,将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知识纳入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和社会实践内容,积极发挥“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载体的作用。
二、提高标识明显的收集设施覆盖率,方便社区居民。做好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规划建设工作,新建项目要充分考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的配套建设。按分类收集标准,加大垃圾分类设施投放面,让市民有方便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在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及危险垃圾收集设施上标明具体的分类收集内容,或图示说明,这样既教会了市民如何分类投放垃圾,又宣传了垃圾分类收集知识。
三、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招引运营企业。全市可在金水湾、海陵首府等小区试点“企业运营、智能垃圾分类”基础上,继续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公开招引运营企业,吸引企业参与,逐步在全市各小区推开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同时,要落实小区物业及社区的管理责任,对于遵守垃圾分类收集规定的市民及家庭,给予适当物质奖励,违反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以奖惩结合的手段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垃圾分类收集的全程监管,保证利用效果。注重源头垃圾分类投放的同时,定时、定点收集垃圾,完善垃圾清理、运输和处理工作的监管体系。环卫部门要尽快制定改变环卫作业队伍传统垃圾混合收集运输方式的实施办法,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垃圾作业模式,垃圾中转,垃圾运输及最终处理等全过程都要严格地按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执行,最大可能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目标,提高资源化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