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台市委员会 | 返回首页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市政协>>文史精粹

戴石坚:回忆鲍审老人抱病为我书写唐诗

 

 “一生真伪复谁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请生病在家休息的鲍审老人,为我书写了一首我最喜欢的七律唐诗。当他看到我抄在格稿纸上的那首七律唐诗时,会心地笑了。他连忙说:“我一定写好!但现今身体大不如前了,每天只能写十来个字,这六十多个字的长诗,估计要写七、八天时间。”就这样,他每天一笔一划地用毛笔在宣纸上帮我书写了八天。老人抱病写字时我不在场,谁帮他研墨、谁帮他展纸我也不知道,但我拿到的最终作品是地地道道的上乘精品。

我最喜欢的这首七律唐诗,是白居易《放言五首》中的一首。在“文化大革命”的中期,干部和知识分子中盛传,毛泽东主席抄了一首古诗送给陈毅同志,这首古诗共八句:“赠君一法决孤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我是从抄来抄去的手抄本上抄到这首古诗的。当时不知这首诗的出处,更不知作者是谁。但我喜爱上了这首诗。在我一次又一次被卷入时代潮流的漩涡中摔打时,在我一次又一次面临“瞿塘迤逦尽、巫峡峥嵘起”的挑战时,在我一次又一次遭遇麻烦和尴尬时,我常常默默地背诵这首古诗。改革开放后,当我得知这首诗是唐诗,是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时,我专门到新华书店购买了《白居易诗选》,逐字逐句,并连同标点符号一一进行了核对。我决心找一位德高望重的书法大家帮我书写出来,作为座右铭陈设家中。

鲍审老人为我写好这首唐诗后,我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拿到东台镇工艺厂去装裱,并一再叮嘱厂方要请最好的师傅。可装裱后拿回家一看,让我犯愁了。我家当时住在东台城内安康中路十六号小院,虽说是单门独院的小楼,可连厨房在内居住面积只有五十多个平方,把这样珍贵的书法作品在小屋子里怎么陈设也不合适。于是只好把它严严密密地包装起来,准备有朝一日住房条件改善了再恭恭敬敬地拿出来陈设。我以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鲍审老人的辛劳,才对得起东台镇工艺厂装裱师傅的苦心,也才对得起伴我不断前行的这首七律长诗。2005年春节前夕,我家从市区安康中路十六号搬进了郊区八舍小区,居住面积近二百平方米。刚搬进去,我就把东台年轻书法家吕稚春早先送我的条幅、东台书画院老院长马永欣在我搬家时送我的国画《旭日东升》和东台市政协卢冬红副主席在我搬家后送我的外地名家国画《墨荷图》,请来专业工匠帮我挂在书房和客厅的墙上。当我小心翼翼打开珍藏了十七年鲍审老人为我书写的我最喜爱的唐诗时,因密封程度太好,作品上面绝大多数字都霉烂了,我傻眼了,急得要哭。第二天,我拿去找书画装裱小有名气的陈定国同志补救。陈定国对我说:“这件收藏价值极高的艺术珍品,被损坏了,修复已无可能,太遗憾了。”

我和鲍审老人是1977年3月11日下午相识的。那天上午,我在东台县委招待所内,看到南通中医院朱良春副院长来东台为县里一些领导同志看病,下午我就带着妻子鲍婕也去凑热闹。在招待所那间房门外有会客室的房间里,朱良春由东台人民医院的江映青医生和鲍审陪着,三位老人正在闲谈。江医师和我是老熟人,我们进去后,江医师就向朱医师介绍,鲍审老人微笑着对大家说:“让我来介绍,鲍婕是我的堂妹,我是他们的兄长。”我看着这位比我年长三十多岁的老人,看着他亲切的笑容,第一次读懂“长兄如父”的深刻内涵和广阔的外延。现今,江、鲍两位老人已经作古,全国中医名家朱良春仍然健在,《光明日报》上常有他的行踪消息。每当鲍婕看到有关朱良春老人的报道时,她总是不无自豪地说:“是鲍审陪他来东台让我直接接受了全国名医的诊疗。”

鲍审老人已经作古二十二年了,我们今天怀念他、纪念他,是怀念这位老人在风云激荡的二十世纪清澡卓行的一生;是纪念他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为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提高奋进了一生。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