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台市委员会 | 返回首页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市政协>>文史精粹

缅怀东台县第一任民政长杨恭甫先生

 

 

倡导公仆精神    创建清廉政府

 

◎汪国

 

 

往事悠悠,辛亥百年。革故鼎新,岁月留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文明进步的大门,是历史的里程碑。东台县光复后,经民众公推的杨恭甫先生,荣任第一任民政长,政声卓著。这位东台近代史上的革命先驱,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汉口悬壶  考察欧洲

 

杨葆寅(1858—1933年)字恭甫,以字行。晚年自号避庵。世居东台城柿轩巷。出生于十世医学世家。童年丧母,弱冠丧父,家学渊源,医学典籍无所不读,在家乡行医已有名声。为进一步深造,远涉江南,师从武进孟河名老中医费绳甫,潜心钻研,医术日精,深得费先生赏识。1887年,经费推荐,应黄小舫之聘,至汉口行医,治无不效,声名远播,成“九省通衢”名医。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惨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朝野要求维新的呼声甚急,改良派奔走呼号,要求立宪。清政府不得不派出使节赴欧美考察,以拖延时日。1898年,派龚照瑗出使欧洲,途经汉口,突然腹泻,施治无效。杨恭甫一贴(药)即愈。召见后,龚对杨的爱国情怀、精湛医术深表赞赏,遂聘请他任随从医生,赴欧洲考察。杨在为使馆人员、华侨治病之余,详细考察了英、法、意、比的政治、经济、科技、商贸等,翻译了《铁路章程》、《印花税章程》,绘制了《西欧航海图》,日后成国人的重要参考。作为医生,他着重考察了西欧的医卫方面。深感祖国的传统医学虽然博大精深,“但西方的外科学、护理学、医院管理不可不学习借鉴”。搜集资料,详加记载,希望将来在中国医学改革中实现其远大抱负。他是东台“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901年回国。经张之洞推荐为芦汉铁路测绘员,后回汉重操旧业。杨恭甫衷心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与兴中会、革命党人有联系。1902年,杨恭甫曾与吴趼人、沈席之等创办《汉口日报》,激扬文字,评议时局,宣传革命思想,为当局所不容,仅一年有余而被迫停刊。

 

辛亥返乡  光复东台

 

历史巨轮滚滚向前,进入1911年,岁值辛亥,清廷多事之秋,以保川汉铁路,端方带兵入川镇压为导火点,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工程营响起密集枪声,武昌起义爆发。不到旬日,全国闻风响应,十几个省通电独立。这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深刻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一些手握政权、兵权的官僚、军阀,为保持原来的封建秩序,在革命党人的策动下,纷纷实行了和平光复。江苏巡抚程德全,11月5日,摇身一变为苏军都督。江北防军总司令徐宝山于11月8日,在扬州成立军政分府,自任扬州都督。

身在革命漩涡的杨恭甫,在武昌起义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他首先想到家乡东台在长江之尾,僻处海隅,交通闭塞,信息不灵,民智未开,亟须人倡导革命,毅然关闭诊所,带着次子振鸿,急乘长江大轮船,顺江东下,返回故里。当时家乡官民尚不知武汉发生石破天惊的巨变。他秘密与好友丁禾生(立棠)、汪淮(星源)、鲍焘(少仲)、袁伯勤(承业)等绅商人士串联,共商光复大计,深得这些革命志士的拥戴。由杨振鸿带领东台代表赴扬州、苏州欢迎革命党、民军来光复东台。这时驻东清军缉私营管带(相当团长)刘凤朝风闻武昌起义成功,发生哗变,要洗劫台城商店、富户后逃离。台城风声鹤唳、关门闭户,出城避难。杨恭甫与东台县商会总理丁禾生等分化瓦解缉私营右队队官吴登甲反正,出面来维持地方治安,驱逐刘凤朝,迫使刘南逃泰州。

东台各社团在11月13日集中开会,经过酝酿,一致赞成光复东台,成立东台民政支部,公推杨恭甫为民政支部长、吴登甲任临时保卫军军长、丁禾生任东台临时保卫军参谋,粉碎了驻伍佑清军队官陈宗岗的袭击。是时,海匪作乱,乘机掳掠,灶民惊恐,杨恭甫又派保卫军进剿,激战于苦水洋。斗争波谲云诡,极为错综复杂。杨恭甫医学精英,有儒将之风,处变不惊,运筹帷幄,足智多谋,显示了非凡的胆识和魄力,稳定了东台的政局。杨、丁又急电向徐宝山告急,请速来增援。11月23日,徐宝山率军乘专轮三艘、三十多艘拖船,将在泰州逮捕的刘凤朝押赴东台,听取民众意见,在下坝河边将其斩首示众,民心大快。当日,徐宝山亲至城隍庙,召集地方绅商、民意代表开会,经过政治协商,决定正式成立东台县民政署,公推杨恭甫为民政长,汪淮为主计课长,前任知县何元泰为执法长,加委丁禾生为扬州军政驻东营务处处长,发布告示安民。这时苏州江苏都督府也派来革命军十余人,宣传革命意义,通报全国光复的大好形势,指导东台如何建立新政权,进行政务动作,安定地方秩序。汪淮又组织军校回乡的汪同尘等学生成立学生保卫军,协助政府维护地方治安。经过一系列举措,全县政局渐趋稳定,恢复城乡贸易,县民政署迁文昌阁正式办公,出现光复后的新景象。

 

整顿财务  肃贪倡廉

 

杨恭甫在欧洲考察多年,见多识广,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政治理念,顺应世界革命潮流,有感于我国封建专制政体,靠吏制而不是法制,政出多门,贪腐丛生,积重难返,民怨沸腾,爆发革命。他决心身体力行,实现孙中山先生“博爱”、“天下为公”的政治愿景,创建清廉高效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祉。他在第一号“布告”中开宗明义宣示:“本邑之属望鄙人甚殷,而鄙人之担负本邑者甚重。伏愿邦人君子化除畛域(取消隔阂),竭力扶持,存同舟共济之心,收众志成城之效。明张居正有言:愿以身褥荐,使人寝处其上(愿做褥垫,让老百姓睡在上面,意即全心为百姓办事)。鄙人既为民人之公仆,其甘心为褥荐之心,怀之久矣。……鄙人秉性戆直,区区之心,昭如天日。”杨恭甫主政东台后,首当其冲是稳定大局,次为移风易俗,改变社会风气,通令剪辩,停止丁祭差,通告禁(鸦片)烟期限,设报告匦(举报箱)等。随着革命的深入,他决心整顿财务,肃贪倡廉,公布政府机关、慈善团体财务收支账目。

一、锐意改革,身体力行。财务公示,接受民众监督。

东台原属泰州州管豁,清乾隆33年建县,143年来,东台县知县掌控田赋、民刑、军务等大权,只向上级报告收支情况,账目从未公布过。老百姓没有知情权、话语权,无从监督。杨恭甫做为县最高行政首长,带头不支薪俸,义务办事。在他的影响下,汪淮、余紫廷、厉存中、李鸣谦四位课长(相当于局长)、十四位课员(相当于科员)也不支薪,仅供应免费三餐。他们都是地方开明绅士、商人,有田产、实业,应该做人民公仆,不需百姓供养。一改千年积习,开我县风气之先。他压缩编制,精简冗员,县民政署月开支仅二、三百串铜钱,将每月账目在公署大门外墙上公布,欢迎民众质询。我们暂不论这些政治举措是否能普及和长久坚持,仅此一举,尤足令人钦佩。

二、清查前任知县何元泰田赋收支账目,追回隐匿公款。

清代东台县最末一任知县何永泰,浙江会稽人,曾三次任东台知县,熟悉地方情况,有较深人际关系网,当辛亥大潮席卷全国,他也无力反抗。革命派利用他的威望,在驱赶刘凤朝事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迨东台县民政署正式建立,何在公选县领导成员中落选,他即知趣隐退,但未正式移交。民众举报他“挟款潜逃,不知所终”。杨恭甫连续签发了《照会绅董翟洪铨等详查旧东台知县何元泰溢收忙漕银文》、《追查前东台知县何元泰移交平余文》两个文件。

组织干员查账,发现何元泰卷走库银甚巨,已经出境。杨恭甫发动民众四处侦寻,颇费周折,终于将何元泰从江南某藏匿地追回,晓以利害,何无奈托出全县光复前征收的漕平余银3336两(折合银元4488元)、光复前溢收的忙漕银3万多元。杨在大局初定、田赋等未征收前,财政拮据,各方急需开支的情况下,首先用这笔巨款支出了保卫军薪饷,尚余白银36两(折合银元48元),对稳定军心起到了很大作用。杨在公署前公布了这一账目,深得广大民众赞赏。

三、解决了清乾隆33年分县后,长期未领取泰州学田租金的纠纷。

清政府为保障县学、社学、书院有固定经费,都设有学田。官方划拨或民间捐献,也是相沿已久的优良传统。杨恭甫在彻底清理学产时,从旧档案中发现:东台建县时,泰州应划归东台学田良田800余亩,所收田租充当东台县教育经费。但历届知县一直没有从泰州收产,泰州也未主动交产。杨认为这是一大疏漏,虽时隔143年,必须理清,向全县民众有个交代。杨派主计课长(后改称财政长)汪淮等赴泰,经过核查,东台县应分学田良田800余亩,经过艰难谈判,扬州军政府裁决,从泰州收回应得学田,增加了教育经费,惠及全县学子,学界欢欣鼓舞,赞扬杨民政长办了一大实事。

四、公布慈善团体收支账目,让百姓有知情权。

东台地域辽阔,堤西四市乡、堤东九灶场,慈善团体数以百计,名目繁多。在扶贫济困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如清光绪28年(1902)夏,瘟疫流行,死人甚多,县施棺局对“贫民病故无棺者”施棺百余口,并由义工安葬。因属民间慈善机构,公益事业收支情况,县府从不过问,日久难免滋生贪腐。杨恭甫大刀阔斧整顿全县各慈善机构,公推热心为民办事、清正廉洁的当地人士,出任董事,不支俸金。办事员也不支薪,义务干事。将慈善机构账目在全县公示,接受监督。经过整顿,慈善社团面目一新。如时堰镇务本堂(消防队)经查救火设施一应俱全,义务救火员召之即来,奋勇争先。时堰丰备仓荒年谷贵时平籴,有存稻170担,还有现金备用。时堰安旅堂为来本地打工,因病不能返乡者,提供食宿、医药,能返乡的发放盘缠。像时堰这样的市、乡、场慈善机构的田产、房产、租息收支一览表就有25份,都刊载在《东台县民政事略》一书中。

五、开源节流,铢积寸累,增加公共财税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让民众也分享到辛亥革命成果。

“刘(庄)、白(驹)、草(堰)归属之争”在清代一直未彻底解,兴化县和东台县官事打了上百年。清末,白驹和草堰两场归属解决。东台光复后,刘庄场公民任启钺等111人又联名上诉,要求将刘庄归属东台。杨恭甫极为重视,利用民国政府实行市乡自治,民选议会之机,再度呈请扬州都督府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东台县民政署干员带着翔实档案资料、地图,上访扬州、苏州,据理力争,终于获胜,扩大了东台的幅员,增加了赋税收入,促进社会发展。

按照欧美地政规定,草荡滩涂均属国有,应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清代规定各盐场场地折价契税收入归盐场,由场吏上交两淮盐政。实际这笔收入被场官以各种名目支报,中饱私囊,历任知县也无可奈何。杨恭甫不信这陈规陋习不能革新。民初,东台县议会尚未成立,他与东台最大士绅清翰林院编修夏寅官计议,由夏倡议成立“东台公民协议会”,代表东台民意,向江苏都督府和两淮盐政要求“收回各场折价契税”,并公推议员袁承业赴省面呈江督程德全,请求调解。程以“张总理可能不批准”为托辞。能言善辩、精于讼事的袁承业,即去上海,找到两淮盐政总理张謇,力陈理由,于民国元年八月,终获张謇和通属总场长韩尚智批准,场地折价契税,各地统一由县民政署征支。两淮地区官民都感激杨恭甫为万民造福。

杨恭甫在欧洲老考察时看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农产品向外倾销,还享有国家补贴。中国是农业大国,田赋是国家主要收入。为了减轻农民负担,享受创建民国,实行共和的成果,他与各县民政长呈请减征田赋。江苏省议会反复协商,议决:甲、辛亥年成熟亩上下忙及漕粮一律减去二成,征收八成;乙、被灾及被兵之区,由该管民政长勘明分数,呈报核定,照八成分等再减。尤重者全蠲免。丙、庚戌年(1910)以前忙漕积欠一概豁免。当杨恭甫收到江苏都督府“告谕”后,立即加印400张,遍贴各市乡场,“俾人民一体周知,以定人心,而安大局。”民国初建,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私有剥削制度,“平均地权”当时无法实施,小改小革,还是有益于民生的。

 

辞职回汉  再建勋业

 

在孙中山高举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大旗下,辛亥革命流潮席卷全国,所向披靡。资产阶级革命党和一些官僚、军阀、士绅结成脆弱的联盟。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组成新内阁,辛亥革命达到革命颠峰。但到了建立政权之后,革命党和官僚、军阀、士绅之间的合作便破裂了。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革命党人最终失败了。

东台和全国形势一样,在和平光复之初,兴利除弊,移风易俗,建立革命新秩序,一度出现共和政体新景象,受到民众的拥戴。随着革命深入,新旧思想撞击,旧势力极力阻挠,旧衙吏阳奉阴违,设置障碍,地方绅商争权夺利,流言蜚语,蛊惑人心,新政推行举步维艰。一些奸吏劣绅,相互勾结,诬告民政署新政举措,后经江苏都督府会同扬州军分府派员密查,真相大白,传诬陷者卢荫南等予以申斥,以儆效尤。

杨恭甫是中国革命先驱,知识精英代表人物,思想激进,爱国爱乡,发动民众,完成东台光复历史使命,但未经官场历练,缺乏从政经验,经过一年惮精积虑的辛苦支撑,深感力不从心,宏图难展,萌生退意。怀着惆怅的心情,辞官回汉,复操医业。虽经慰留,然去意已决。东台成万百姓集聚下坝轮船码头,挥泪送别。杨恭甫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高尚的人格魅力,感人至深,被誉为“东台况钟”。

武汉医界同仁热烈欢迎杨恭甫回汉。一致推举他荣任“汉口医学研究会会长”。1916年汉口慈善会人士募捐创建“汉口中西医院”,又公推“博通内经之书,兼明西医之说”的杨恭甫为院长。经艰难运筹,历时5年始成。这是我国第一家具有民族特色的中西医相结合的医院,规模宏大,科室齐全,设备先进,中南一流,全国领先。中西医生团结协作,相互研讨,综合施治,疗效显著,深受中外人士欢迎。杨恭甫任人为贤,不拘一格培养英才,王奇峰、夏朗轩、赵朴荪等中青年骨干,日后都成长为我国医界精英。

我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惟缺护理学。杨恭甫在院内创办“看护养成所”(即护士学校),亲自编写教材,兼任所长,经严格考试,录取护理生28名,全面学习医学各科知识和英文等,受教二年即派往天主堂医院实习一年回本院服务。中西医院不仅有名医,还有训练有素的护士,这就使它的医疗服务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医院,门诊和住院者众多,声誉日隆。

辛亥革命流产,孙中山护法讨袁,二次革命,屡起屡败,陷入绝境。1923年接受国共合作建议,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创建黄埔军校。国共第一次合作,1926年举行北伐,杨恭甫欢欣鼓舞,支持北伐大业。在宋庆龄、何香凝等组织的北伐军红十字会领导下,“汉口中西医院”被改为“陆军卫戍医院”,杨恭甫仍任院长。他将院内一百多张病床全部腾出,并设法增加床位,广纳从前线送来的伤病员,随到随治,悉心护理。治愈重返前线者有5000余人。为北伐大革命立下大功,受到嘉奖。

在汉口中西医院结束后,杨恭甫被公推为汉口中医检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两度主持中医师考试。后因年事已高,体力不支,遂辞去所有职务,寄情山水,呤诗作画,颐养天年。

1933年12月24日的《东台民声》报上有报导:“本邑张县长暨地方人士夏寅官等,以前本县民政长杨恭甫先生于辛亥革命地方紊乱之秋,出膺巨艰,泽及乡里,尤能以洁己奉公,约束僚属,革除积弊,通达民隐为己任。今岁病殁汉皋,同深悼惜。兹为表示真诚,暨报循良起见,特发起筹备追悼大会,以彰哀荣,而志遗爱云。”经过积极准备,地方官民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会,挽幛、花圈甚多,参加者千人。有一副挽幛写道:“医方推国手,政绩著民元。”高度概括了他“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范仲淹语)兼而有成的一生。根据公祭大会决议,由全县人民自发捐资,报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在文昌阁旁建“中山公园”,竖立“东台县民政长杨恭甫纪念碑”,永远纪念孙中山和杨恭甫两位革命先驱。公园成东台胜景,后毁于战乱。

先生遗著有《江苏东台县民政事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汉口慈善会孤儿印刷厂代刊)、《柿轩遗稿》、《匡庐避暑日记》等行世。

说明:

1、引文大部分出自《江苏东台县民政事略》;

2、照片为已故杨孝颖先生1981年提供。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