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服务体系。“十四五”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即:公共文化服务布局更加均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更加多元、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新突破。根据会议安排并结合工作实际,我就博物馆如何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委员汇报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江苏省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定位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有地域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县县有博物馆”的发展目标,全省所有县级行政区都“有一座以上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十三五”期间,江苏基本形成了“构建主体多元、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推进全省博物馆高品质均衡发展”的发展愿景。“十四五”期间,围绕《江苏“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我省将进一步锚定“推动博物馆高品质发展走在前列”“进一步推进江苏博物馆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江苏将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实现博物馆高品质、差异化发展。到2035年,江苏要建成博物馆强省......”的发展目标。从发展实践来看,十年来,我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基层博物馆建设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势头强劲。
二、我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东台市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复建于1986年,管理历史文化博览馆及周巍峙王昆艺术馆、黄逸峰故居、戈公振故居、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四处文保单位。近十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发展脉络简略梳理如下:一是场馆建设从小至大。东台市博物馆馆址原设于戈公振和黄逸峰故居内,现设于市历史文化博览馆,2012年5月对外免费开放,建筑面积约8000㎡,布展面积约3100㎡。建筑定位由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名品馆改建为历史文化博览馆,是“十二五”期间盐城地区第二家新建县级馆。二是藏品数量从少至多。馆藏品从新石器时代至民国的各类文物近4千件,特别是近年,随着地域探源考古工作的推进,东台市博物馆配合进行了溱东开庄遗址、川东港遗址、泰东河遗址、缪杭遗址田野考古发掘,新增加了1千多件馆藏文物。三是惠民活动从量至质。单位获评全国网络人气十大百强县级博物馆,“我们的节日”元宵活动获得央视报道。开展的一系列临时展览、社教活动获得社会好评,荣获国家及省级多项奖项,如:自创社教品牌“博览乐趣——走进博物馆”馆校共建活动入选省教育示范项目,策划“东台发绣艺术展”成功入选省文物局馆藏巡展项目等 。四是预防性保护从无至有。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和局里面的大力支持,东台市博物馆解决了或正在解决藏品无库房、安防无技防、文物无修复、展品无专业展柜的窘境。五是学术成果从低至高。《东台辞郎村》考古报告荣获省考古学会年度“考古科研成果一等奖”,川东港遗址及泰东河遗址考古工作分别获得“江苏省考古与遗产保护奖”“江苏省田野考古奖”“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奖项等。目前,我馆事业在编在岗人员5人,3人获副研究馆员职称。
三、进一步推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围绕国家、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我就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做个汇报。一是优化全市文博场馆布局体系,搭建博物馆+联盟平台。结合我市地域特点,统筹协调各镇区不同类型博物馆、展示馆、纪念馆、名人故居、镇(村)史馆等全市文博资源,搭建东台博物馆+联盟平台,成员单位之间紧密联系,信息互通,提升场馆业务素养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术研究和社会公众服务。目前我市有类别丰富的各类展馆,主要集中在东台镇、时堰镇、五烈镇、安丰镇、梁垛镇、新街镇、许河镇、三仓镇等,根据初步统计,目前已经开放的各类场馆40家左右,若结合景区景点和文物普查点,这个数据还有增加。“有”了馆,如何办“好”馆?没有“馆”,如何建“好”馆?需要通过优化横向协作机制,加强博物馆与教育、科技、旅游、商业、传媒、设计等跨界融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协同发展、开放共享。二是构建东台地域文明标识体系,实施“类”博物馆特色化建设。要孵化一批“类”博物馆,打造城市“IP”,阐述城市精神。建议挖掘本地特色资源,选择性建设,让专题博物馆成为未来新馆建设的主要方向。北宋三宰相的故事还在绵延,反映东台改革发展、自然保护和科技创新成就的当代主题也有很多丰富的资源。如泰东河文化,一条河的历史横亘千年,汇流了东台良渚史前文化至今的历史,说清了这条河,就说清了东台人从哪里来?海盐文化,东台是明朝著名的“淮南中十场”中重要的盐场,历史上曾出现“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的壮景。除了古籍的溯源,通过田野考古地域文明探源的工作尚在起始阶段。红色文化,周巍峙王昆和他们的战友们革命文艺史专题馆建设及围绕名人故居打造东台1920红色文化特色景区等或许可以探索。 三是推动科技赋能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经费、人才支持政策。我市博物馆作为盐城市较早建成的县级馆,虽然目前文博工作尚处于盐城前列,但是围绕江苏省、盐城市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接下来,我们将下大力气对博物馆管理的5处免费开放场所的内部展陈、藏品环境、数字化保护、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提档升级,从而达到综合性博物馆承接全国专业展览的硬件标准;保证博物馆人才队伍业务岗位传帮带不断层;满足博物馆安防消防、藏品保管和陈列、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保护和推广科技运用的技术要求,努力为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贡献文博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