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台市委员会 | 返回首页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市政协>>社情民意

关于推进家校医社联动 协同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中国首个全国性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覆盖74000616岁在校生)数据显示,精神心理疾病总患病率高达17.5%,这一比例不仅数据高于成人,而且特殊年龄段容易发生极端事件,极易引起社会关注和发生负面舆情。

一、我市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形势总体良好,但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仍然不容忽视。一是“发病率”高。我市616周岁儿童青少年约6.7万人,按照模型推算,约有1.12万人有心理疾患。在平常工作中,很多老师反映有相当多的学生有精神或心理异常现象,多数家长出于隐私考虑,一般将孩子带至外地进行相关诊疗。二是表现多种多样。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一般涉及情绪、行为、身体和社交等多个方面。特别是行为变化表现为社交退缩、学业下降、自杀自残、吸烟、酗酒或吸毒、过度依赖网络或沉迷游戏等。三是容易被忽视。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往往将青少年的情绪波动、行为问题归咎于“叛逆”或“不听话”,甚至打上“坏孩子”的标签,有身体表现的患者则往往当作躯体性疾病治疗,而忽视了其背后可能隐藏的心理需求与困境。

二、问题分析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学业压力大是最为直接因素。虽然近年来我市素质教育推进效果明显,但升学考试(中考、高考)的压力未减,应试教育、“唯分数论”仍然是教育评价的核心指标。大部分家庭历来崇文重教,家长更期待孩子上最好的小学、中学,考录985211等名校,冗长的学习时间、频繁的考试排名、高强度的竞争规则,使得青少年缺乏足够的休息与放松时间,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极易引发心理问题。二是家庭环境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或困境儿童心理疾病发病率尤其居高不下。家庭氛围的和谐与否、父母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贫富差距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过度的保护或忽视、缺乏沟通与理解,都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压力与困扰。三是社会环境因素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的兴起,为青少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获取与社交渠道,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网络欺凌、虚拟世界等,会给青少年不当引导,加剧了其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四是专业人员缺乏。我市现共有28名精神科医师,主要分布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全市持证心理咨询师78名,均为兼职考证,作用未充分发挥。除了精神病专科医院外,仅有两家医疗机构开设精神科,心理门诊尚处起步阶段,精神病预防和早期识别工作更是没有实质性进展。

三、具体建议

面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严峻的现状,我市社会各界必须共同努力,多部门协同发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一是注重打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学校要改进考核指标,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孩子全方位发展。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与自我调适能力。密切家校合作,既要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又要避免谈“心”色变,共同了解和掌握不同孩子的个性特点,从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二是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倡导家长树立健康科学的教育理念,先健康、后成人、再成才,不唯分数论好坏、不唯成绩论英雄,更多地关注孩子过得是否快乐。有条件的家长要学会识别孩子的心理需求与困扰,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责任感与抗压能力,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大千世界、面对困难挫折。既不要过度保护与溺爱,也不要将家庭的其他压力过多地传递给孩子。

三是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政府要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与支持,营造早预防、早识别、早干预的浓烈氛围。市教育部门要牵头建立心理健康监测体系,有计划地组织学校开展各类监测活动,通过定期家访、谈心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重点关注青少年面临的学业压力、经济困难、家庭变故等情况,在保护受测对象隐私信息同时,与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及时沟通协调,并为困境和问题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与干预服务。建立家校医社联动机制,加大网络监管力度,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影响。

四是发展壮大精神类疾病防治力量。加大精神科专科医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可由相关部门牵头,通过公益项目或招投标程序选定一个固定的精神科类医院或高校教师团队,为我市辖区内的学校医院提供心理教师及医生培训、宣传引导等服务。探索在市内综合医疗机构普遍设置精神类、心理健康咨询及专科门诊,减少儿童青少年就诊顾虑。提倡在学校和相关有资质的社会机构设立心理健康热线、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心理健康宣传与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专业便捷、中高考等特殊时期的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服务。

 

(信息来源:市政协委员 曹国平)


【字体: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