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城市发展的希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实现河道清洁、河水清澈、河岸绿化,对于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大力度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完成城市河道水系沟通的闸站建设,对建成区河道实时进行循环换水,城市河道净化功能全面提升;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尾水补充城市内河项目投入使用,泰东河、通榆河沿线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盐城市“263”专项行动启动以来,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城镇雨污分流管网、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疏浚黑臭河道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现就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突出规划引领,全面推进基础工作
编制涉水专项规划,是推进水体整治工作的基础。要落实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经费,通过招标邀请高资质的综合规划编制单位,抓紧完成海绵城市、排水、节水、污水和再生水利用等基础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调研,安排专人到苏南、浙江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市水务局要抓紧完成城市河道排水口普查工作,市住建局在年内启动雨水和污排水口普查工作。
二、突出加强联动,提升污水处理能力
一方面要加强城乡联动。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对城东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建设,同步启动该厂扩容建设。全面推进城市雨污分流系统建设。按照市主要领导提出的利用5年时间彻底完成雨污分流改造的要求,各相关部门应加强调研、提出方案,迅速制定雨污分流管网改造计划并逐步实施,年内选择部分小区开展试点。启动永久性污泥处置设施建设。建议住建、财政、环保等部门前往盐城、镇江等地调研,形成污泥处置设施改造方案,报批后组织实施。全面提升镇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在已实现泰东河、通榆河沿线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基础上,对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行完善,重点指导泰东河、通榆河沿线溱东、时堰、五烈等镇新建配套管网,进一步提升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启动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扩面工作。对已建成的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完善提升,指导唐洋镇安建村、头灶镇永红村、东台镇团北村等13个村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有条件的村庄实现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另一方面要加强部门联动。建议市政府加大对黑臭水体整治的重视和综合协调力度,通过强化环保、水务、城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作,形成整体合力。同时,建议市政府或市“263”办公室落实相关责任单位,对市建成区河道水体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三、突出点线结合,全力整治重点水体
控源截污,实施河道污水截流工程。完成朝阳河和社道河两条城市核心区河道的污水截流工程,对朝阳河岸边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利用绿化生态护岸。重点突破,彻底整治规模黑臭水体。对水景湾南侧黑臭水体要进行综合改造,全面清理淤泥、沟通水系,建设下凹式绿地,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效益。城乡同步,加快完成镇区黑臭河道整治疏浚任务。对照各镇(区)排出的19条黑臭河道,迅速开展河道疏浚、绿化栽植等,按要求在年底前全面完成。
四、突出生态理念,综合治理水体环境
加快园林绿化建设。人民公园改造中,要广泛运用透水铺装,沟通园内水系,建设下凹式绿地,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综合生态及环境效益。在市区绿化提升中,要利用闲置沟塘改造建设成集雨型小微湿地和下沉式绿地。推进积水区综合改造。对市一小周边和吉祥路区域,采取新建雨水收集和调蓄设施,改建下凹式绿地,通过增建排水通道,改造排水口等措施,实施积水区综合改造。低影响开发住宅小区。在设计要点中明确要求新建小区按照二星级以上的绿色建筑进行建设,在建开发小区应按照新标准进行建设。造浓舆论氛围。建议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从家庭生活习惯,各类经营实体自觉执行相关规范要求,减少各类点源污染进入城市河道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