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市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在调研中也发现,我市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人才总量偏少,不能满足我市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高层次人才(如高水平专利代理人、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等)紧缺,制约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不快,服务机构水平参差不齐,本土服务机构较少,为企业提供的知识产权服务质量不高等。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知识产权人才和服务业发展,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建议:
1.加大知识产权工作考核力度,完善科学评价机制
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服务机构培育纳入到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考核体系中,成为市政府对镇区及相关部门目标绩效考核的内容,层层分解落实责任,严格目标绩效考核;制定完善知识产权人才评价标准和服务业发展规划,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和经验,科学评价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质态。
2.广泛开展人才培训,充实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科技部门要牵头开展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专利申请和撰写实务等业务辅导,同时对知识产权管理贯标内审员、知识产权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总监等人员进行培训,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网上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升职业素养;人社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授予知识产权助理工程师及工程师职称。
3、重点培养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科技部门要定期举办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培训班,组织有志于从事专利代理工作的本地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培训,培养更多专利代理人;鼓励已有专利代理人资质的人员赴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等单位进修,培育同时具有专利代理资格证和律师资格证的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
4、注重引进优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着力提高运行质量
政府要注重引进国内优质专利代理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其落户东台给予政策优惠,对其业务开展给予引导,推进其扎根东台;在培养本地专利代理人的基础上,帮助和指导其成立本土专利代理机构,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机构运行质量。
5、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政策引导,强化服务机构监管
制定鼓励引导政策,倡导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良性和健康发展;建立服务机构登记备案制度,设立进入门槛,优先推荐备案机构开展业务;加强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监管,开展机构服务水平评价,督促中介机构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收费标准,提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