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台市委员会 | 返回首页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您现在的位置:东台市政协>>建言献策

周晓祥——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 注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

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中医药与人民生命健康、幸福生活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时表示,“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原理,走中西结合的道路”。

中医药在治未病、疗常病、克疑症中极具优势,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医疗机构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只有做好基层群众的“治未病”工作,才能有效实现健康保障工作的“关口前移”。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医类基层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培养力度,并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强调要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

近年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持续增加医疗设施设备的投入,镇村医疗卫生机构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大力推进中医馆(阁)的建设,有效促进了中医药发展,有力提升了基层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

一、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情况

目前,24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中医馆,所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都建有中医阁。配齐了针灸器具、火罐、电针仪、艾灸仪和TDP治疗仪颈腰椎牵引床、中药熏蒸仪、中频电疗仪等中医基础设备,满足了开展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基本需求50%上的卫生院开设1-2个中医特色专科,已经形成中医科、康复科、针灸理疗科和慢病专科等中医特色品牌,呈现出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2022年,各基层医疗机构开具中药饮片(颗粒剂)处方量360-13100不等,平均2500张,中成药处方量平均13800中药处方量总体在10%-42%之间,平均占比17.15%左右开展针刺类、灸类、拔罐推拿类、敷慰熏洗类、骨伤类等中医适宜技术。其中,针灸、电针等治疗项目开展频次较高,达到1600-2400/;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穴位注射等技术应用相对较少,达到200-450/年。

二、基层中医药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按照《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基本标准》要求,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需达到20%以上,且至少有1名高年资中医类别医师。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全市24家卫生院共有104名中医药专业人员,仅占医师总数的10.1%,且各家配备人数参差不齐最多的达10人,有的仅有1,与省基本标准要求相比差距较大。

2医务人员“西学中”有待加强。由于社会公众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瑰宝认知不足医界本身也缺乏培育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良好土壤大多数年轻医务人员从事工作意愿不,医务人员整体“西化”现象严重。甚至连个别原本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人员“被拐”,导致精通中医理法方药”诊疗技术、具有独特临床经验的中医师承严重断层。作为全市中医药龙头单位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我院已多次组织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人员,2+6”实训基地参加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但由于不少医务人员未曾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辨证施治的能力相对欠缺,遇到复杂疑难病例有时束手无策,无法进行后续处

3中医药优势群众认知度不高大多数患者对专业的中医药知识接触了解较少,一般是通过邻居亲朋、电视报刊、互联网、新媒体等渠道获取中医药保健知识并选择医疗机构,在观念上没有认识到中医药防病治病的重要性及其“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在就诊过程中,群众对熏蒸、针灸等适宜技术依从性较低,认为治疗效果不理想、见效慢,对中医药治疗优势缺乏信任。近年来,院每周定期开展“中医村村行”和各类中医药宣讲义诊等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三、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中医发展体制机制。政府层面,进一步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理念融入医改之中,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激励和优惠政策的执行力度,增强基层中医药岗位吸引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建立健全基层卫生机构吸引稳定中医药人才的长效机制。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建基层中医药卫生人才队伍,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2、加快智慧中医建设步伐。抓住深化医共体建设契机,以我市数字健康“十大中心”为纽带,打造“市中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数字化中医医共体,形成覆盖市、、村三级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有效完善和发挥中医药服务医共体体系建设中的板块功能

3、提高中医技术服务水平。建议增加镇村两级医务人员编制,以便更好引进专门人才。探索建立市级人才编制“周转池”,推动专家、学科、管理资源三下沉”,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质量、效率三提升常态化开展名师带徒”项目,下沉基层卫生院开展坐诊带教,传授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中医临床诊疗经验,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4、做优中医发展生态环境。做到“两个融入”:一方面,将中医药融入健康宣传教育打造中医文化墙、文化长廊,组建中医药健康宣讲团队,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引导群众学习、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另一方面,将中医药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适当增加中医药门诊统筹基金,逐步提高中医药服务住院报销比例切实减轻基层群众负担,不断增强基层群众对中医服务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字体: 【打印文章】